产后盆底康复的几大误区你中了几个?
关于产后盆底恢复,很多宝妈有这样或那样的误区,今天小编就为你拨开云雾见月明,让你刷新对那些误区的认知!
关于产后盆底康复,很多宝妈这样说:
宝妈A:我啥毛病没有,为啥要做那个?
宝妈B:我身边很多宝妈都有漏尿,这是正常现象,没必要做盆底康复。
宝妈C:顺产才要做盆底康复,剖宫产不用!
宝妈D:盆底是啥我都不知道,做什么盆底康复?
误区一 没有症状不用做
妊娠、分娩不可避免地会对盆底造成损伤,之所以盆腔脏器没有掉下来很多,之所以你没有出现漏尿,一方面是因为尚有除盆底肌之外的筋膜韧带在代偿,另一方面盆底疾病是一个进展的过程,只有盆底损伤到一定程度,盆底支持结构已无法再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盆底疾病才会出现。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宝妈在产后两三年才发现有一坨肉掉至阴道口的原因,事实上在产后42天筛查时大部分人都已经有了阴道前壁膨出,只不过会比较轻微自己感知不到。
因此,产后应趁早做盆底康复,不仅要抓住盆底康复的黄金期,还要学会Kegel运动和坚持使用阴道哑铃。往后余生,当别人出现了漏尿、阴道松弛、“性”福感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而你却始终拥有“年轻”的盆底时,你会感恩当初的遇见。
误区二 生完二胎再做盆底康复,不晚
如果要做盆底康复,那就等到生完二胎后再做,因为一胎后做了,生完二胎还是要做!很多宝妈可能都这样认为,在她们看来,能花一次钱解决的问题干嘛要花2次。可是,真的能省钱吗?在生完一胎后,盆底松弛的不太严重,这个时候可能只需要做1个疗程的盆底康复就能让盆底肌恢复至孕前状态。而如果一胎后不做盆底康复,到生第二胎时,盆底肌因为胎儿长期的压迫,生宝宝时又比第一胎还要快,盆底的肌肉和筋膜在更短的时间内就被撑开,损伤不止是叠加,更有可能“1+1>2”。
很多宝妈一胎后没有症状,未做盆底康复,二胎后便出现了漏尿、中重度器官脱垂等严重的症状,这个时候做3、4个疗程可能也无法完全恢复。本来想着省钱,却不想,花了更多的钱,关键问题是,并不是所有损伤都能完全恢复的。所以,一胎留下的损伤千万不要留到二胎后再恢复,产后盆底康复一胎后也要及时做。
误区三 我是剖宫产,不需要做盆底康复
现在国家都在提倡顺产,控制医院的剖宫产率。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有不少孕妇对剖宫产存在误解,例如认为剖宫产就不会有盆底的损伤,不需要做盆底康复。
殊不知,虽然没有了胎儿经过产道的过程对盆底肌肉筋膜造成的损伤,但是十月怀胎子宫逐渐增大,人体的重心由指向腰骶部变为指向盆底,盆底受压严重,再加上妊娠期间激素的影响,势必也会造成盆底的结构功能损伤。
因此,剖宫产的宝妈同样需要做盆底康复。
误区四 先瘦身,再做盆底康复也不迟
女人天生爱美,很多宝妈恨不得产后一周就开始减肥、塑形。然而,完美的腹部塑形计划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产后盆底康复。事实上,如果进行高强度的腹肌锻炼,会使腹压增加,对于盆底肌来说等于雪上加霜。
因此,宝妈们在产后42天一定要进行盆底肌功能的检查,如有盆底问题,先进行盆底康复,等到盆底肌力量有所提升,再进行腹部塑形,这样的塑形才会更有效、更科学。
误区五 漏尿,漏着漏着就不漏了
目前认为 31%-67% 的孕妇会发生尿失禁,可能出现在妊娠各个时期。有研究发现,初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4.6%,经产妇为8.7%。产后漏尿,说明你的盆底功能已经下降。漏尿,不像感冒,7天后自动会好转,但是漏尿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漏尿只会越来越严重,绝不会漏尿漏着就不漏了。
漏尿、阴道松弛、性交痛、盆腔器官脱垂都是常见的产后盆底疾病,应及早做盆底康复,尽早解决!